五好导学团队丨大型空间结构动力学与控制创新团队

发布者:孙加亮发布时间:2021-10-29浏览次数:535

一、团队主要成员

       大型空间结构动力学与控制创新团队是在胡海岩院士领导下的科研创新团队,目前团队内负责教育科研指导工作的中青年导师主要包括金栋平、文浩和陈提教授,余本嵩和康俊杰副教授,和徐世东与孙加亮讲师。

        金栋平教授现任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任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兼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全国非线性振动专业和江苏省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Acta Mechanica Sinica、航空学报(中英文版)、振动工程学报、科学出版社《非线性动力学丛书》的编委。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发表期刊论文147篇,联合指导的学位论文获2011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文浩老师教授现任全国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美国航空航天学会高级会员,曾任加拿大York大学访问学者。曾获2011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目前主要从事绳系航天器、可展开结构、在轨自主组装以及空间机器人等领域的动力学、控制及地面实验研究。

        陈提教授主要从事单个和多个复杂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研究。相关工作受到国际同行认可,共发表期刊论文30余篇,一作论文20余篇。曾多次担任国际顶级学术会议的分会场主席,受邀担任Nonlinear Dynamics,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等顶级期刊审稿人,获得Publons网站2019年工程领域顶级审稿人奖。2019年入选南航“长空学者”,2021年入选中国科协托举工程。

        余本嵩副教授主要从事非线性动力学和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研究,在绳系卫星系统方面研究深入,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康俊杰副教授也是我们团队今年刚引进的优秀人才,毕业于加拿大约克大学,主要从事绳系航天器、大型空间旋转目标消旋变轨等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及实验研究,作为核心骨干成员参与并发射了电动力绳系小卫星,发表了多篇顶级期刊,曾获COSPAR青年科学家杰出论文奖,约克大学博士论文奖,提名加拿大总督学术金奖。2020年入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者”。

        徐世东老师主要从事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运动稳定性及其控制、先进控制理论及其航空航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飞行器姿轨动力学建模与控制、在轨服务、智能控制算法分析与综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他引100余次,发表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多篇,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孙加亮老师主要从事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可展开空间结构动力学建模与优化设计等研究,在动力学拓扑优化等方面发表高水平论文十余篇,获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二、团队发展概况

德育建设方面

        团队导师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以身作则,传承张阿舟教授、胡海岩院士等南航老一辈力学家“科学救国、国防报国、科技强国”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秉承“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的教育理念,坚持德育为先、素质为本的培养原则,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主旨下,强调团队成员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宣传党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爱党爱国观念,在实践中与学生们共同成长。

 

团队组织党史学习教育

师生互动方面:

        团队注重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在科研方面,团队每周举行小组讨论,导师和学生面对面进行学术探讨,畅所欲言,进行思想的碰撞;在生活方面,团队经常组织篮球赛等课余活动,在运动中促进师生感情。在团队营造的和谐氛围中,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重信任导师,导师对待学生和蔼友善,导师学生间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师生情。

 

团建活动                                                                                               团队篮球赛

科研成果方面:

        团队依托力学、机械工程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国家重点学科,与国内多所科研院校和机构展开合作,承担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同时注重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多个知名团队有长期合作关系。在科研方面,团队坚持实事求是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发扬持之以恒和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始终围绕科学目标,脚踏实地进行科研工作。在团队建设期间,团队成员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发表EI论文30余篇;申请并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团队还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团队内两人获全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多人获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

团队科研成果

三、团队培养模式

        团队以国家重大装备发展需求为导向,秉持精细化培养理念,贯彻相互督促和团结协作的培养精神,采取小组式培养方案,同研究方向的成员组成小组,设立五个研究小组,包括空间大型结构、航天结构在轨组装与重构、空间绳系系统、无人机运输系统和动力学拓扑优化设计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并进行群体讨论,形成学科交叉,促进共同进步。团队主张多学科交叉发展,面向重大航天科技装备需求,学习利用先进动力学方法处理科学问题,并且紧随世界科研方向,在智能控制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在轨任务。比如团队研究的电磁隔振技术,已应用于国家双超敏捷卫星平台。


        团队注重师资质量,引进多位海内外研究学者;注重学术交流,多次邀请著名学者开展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注重团队持续发展,宣传团队文化吸引新生力量,同时邀请毕业生回校参加团体活动,增进团队活力和凝聚力。

 

              宁波大学王骥教授讲座                                                 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Ya-Jun Pan教授讲座

 

团队组织开放日活动

四、团队建设目标与计划

        团队未来发展目标:依托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针对五大科研方向继续开展深入研究,达成优化团队结构、提高团队科研创新水平和增强团队影响力三个未来发展目标,建设一支科研能力强、科研素养高、团队凝聚力高的科研团队。